前往土耳其東部邊境,周邊房舍漸漸消逝,平緩的地平線望去一片荒漠,直到宏偉卻斑駁的城牆轟然矗立眼前;穿越城門後,到處散據的殘垣斷壁令人驚異!一國之都城,那曾經與君士坦丁堡(伊斯坦堡)嫓美抗衡的繁華城市,怎會消失殘破至此?
世界文物保護組織「全球文化遺產基金」(Global Heritage Fund),曾評選出全球十二處瀕臨消失的文化遺址,土耳其的阿尼Ani古城名列榜首!如今來看,實在很難想像,這座位在土耳其東部邊境,隔著一條河與亞美尼亞相望的古城,人口一度高達10萬多人,在政治與宗教密不可分的年代,教堂一間間地蓋,多到甚至有「1001座教堂之城」的稱謂。
阿尼Ani主要建城於9世紀至11世紀,為亞美尼亞中世紀王朝巴格拉提德Bagratid的首都。極盛時期人口曾超過10萬人,為重要的政經及宗教中心,富裕的王公貴族自然廣建教堂。千座教堂雖然只是形容詞,從現場殘存的遺跡來看,教堂數量也的確很多,至少有19座以上(地圖上數是19座,但考古學家據說挖出的數量遠超過於此,密度確實相當驚人),大多建於巴格拉提德Bagratid王朝時期,其中也有幾座屬於較晚期約12至13世紀的喬治亞王國時期。
只是,如今放眼望去,沒有一座建築完好,多數僅餘基座,甚至是不明顯的基座。也因此外界曾多次抨擊土耳其政府沒有做好保護修繕古城的工作。但當地導遊指出,其實政府不是不想修復,而是因為當地交通不便,進展非常的緩慢,以致於古城名列瀕危古蹟之首,而且整個區域幾乎不見樹木,四下荒蕪,有種走到世界盡頭的電影感。
眾多教堂之中,以建於西元935年的阿尼主座教堂最具代表性。據當地導遊說,其建築設計和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清真寺(台灣大多譯成教堂,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則將其定名為博物館,這在我另一篇文章裡有提到:土耳其|此生必遊-伊斯坦堡必訪六大絕美景點)是同一位,都是中世紀時極為著名的大師楚達特 (Tridat)所建造,所以兩者都有著相同的大圓穹頂,以及相近的建築手法。
但聖索菲亞大清真寺 (真的很不習慣叫它清真寺)歷史可追溯到西元4世紀,主要完成於6世紀,一直到15世紀奧斯曼 (或稱鄂圖曼)帝國攻占君士坦丁堡後,它才改成了清真寺。這段期間歷經多次修建,其中一次就發生在10世紀末的大地震後,因毀損嚴重,當時便請到了楚達特 (Tridat)進行修復聖索菲亞的大圓穹頂,工程進行多年。所以精確點說,兩座建築都有中世紀最知名的亞美尼亞建築大師楚達特 (Tridat)「經手」,難免有些相似之處,但阿尼主座教堂主要是由楚達特 (Tridat)建築設計,聖索菲亞大清真寺則是修建工程。
據說,聖索菲亞大清真寺的大圓拱頂前後塌過8次,阿尼主座教堂的圓拱頂也在1319年時塌掉了。雖然各據土耳其西、東部,兩間教堂確有不少相似之處。在奧斯曼帝國征服阿尼古城時,阿尼主座教堂和聖索菲亞大教堂一樣都變成了清真寺,教堂痕跡亦遭到抹滅。不過,阿尼主座教堂可說是宗教建築的一個里程碑,因為楚達特 (Tridat)的設計,在當時就已經有類似哥德式建築的建築語彙,可說是極其先進且具代表性,而目前它也是阿尼古城修繕工程中最有進展的一座。
值得一提的是,阿尼古城雖經過多次戰火,但讓阿尼古城於17世紀人去城空,建築幾近全毀的並不是戰火,而是地震。大自然的強大威力,不得不令人敬畏!
因位據土耳其和亞美尼亞交界,阿尼古城和位據法、德交界的阿爾薩斯(Alsace)命運雷同,主權地位隨著戰爭一直替換。阿尼Ani時而隸屬亞美尼亞,時而隸屬土耳其。而一戰後因兩國錯綜複雜的政治及宗教因素,關係一直不佳,邊界非但無法往來,更是極為敏感的軍事重地,過去其實是不准遊客前往當地的,古城自然很難恢復昔日繁華。如今雖開放觀光,造訪遊客也不算多。畢竟土耳其可觀之處、古蹟景點實在太多。
最奇妙的是,明明這裡只隔了一條Akhouryan河,土耳其和亞美尼亞彼此可以清楚望見對岸崗哨,卻也有著最遠的距離,休想正大光明渡河至對岸。但對遊客來說,在土耳其境內,眺望對岸的亞美尼亞就是一個很奇特的經驗!
近期留言